近年来 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娱乐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 有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可乘之机 哄骗青少年游戏玩家上钩 让他们一步步走入诈骗的“陷阱” 真实案例 近日,陕西榆林市民小帅刷到一条游戏视频称,加入一群聊就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小帅大为心动,第一时间加入该群。进群后他按提示与管理员私聊,对方给他发了一个带有游戏封面的二维码,并要求小帅扫码如实填写“调查问卷”。 小帅填写提交后,网页跳转出提示框,称小帅“操作错误,触发了风控,需要他在三十分钟内解冻,否则会扣款1万元”,还“温馨”提醒小帅“找个没人的地方,拿家长的手机操作进行解除,不要让家长发现”。小帅不敢告诉家长,就听从对方的“指导”拿起父亲的手机一顿操作。其间不仅将各类验证码一一告诉对方,还通过扫码支付进行了4次转账,当母亲发现时,已经被骗39989.01元。 警惕! 看骗子是如何 一步步引导孩子上当的 诈骗手段套路解析 第一步:抛出诱饵。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或是添加好友的方式以“免费送游戏皮肤”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的注意。 第二步:目标指向家长。骗子舞剑,意在家长,编造各种理由,目的让孩子拿家长手机进行操作。 第三步:“赠送”变“违规”。这是骗局最关键一步,所谓“领皮肤二维码”,其实就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旦入坑,事情突然反转。 第四步:恐吓、威胁。一旦受害人犹豫不决时,为了达到目的,骗子就会假装自己是公安或是律师,用“拘留”“坐牢”等用词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害怕心理,从而配合骗子的要求。 警方提醒: 家长立即排查孩子手机 多地警方 曾发布过重要提醒 请检查孩子的手机中 是否安装有“纸飞机”“蝙蝠” “事密达”“密聊猫”“海鸥” “思语”“BTOK”等密聊软件 因为它们是诈骗分子 最常用来联系未成年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用的 诈骗分子通常在 各类游戏、社区平台等 发布兼职信息 以高报酬吸引孩子上当 请家长学生迅速排查、删除! 密聊软件,因其加密通讯的私密性强,尤其是“阅后即焚”的功能,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使密聊软件成为“灰色地带”。 如今,犯罪分子将服务器从境内转移至境外,将通讯工具从大众软件改为境外密聊软件或境内小众聊天软件,将作案设备从传统“伪基站”改为使用“猫池”(Modem pool)、GOIP 、多卡宝、VoIP等,这类利用新空间、新设备实施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技术性极强,增大了案件查办的难度。 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软件上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犯下“帮信罪”。 诈骗分子已经将手 伸向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 家长们切记 除了自己掌握防骗知识 还要带孩子们多了解防骗套路 千万别掉进骗子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