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媒体聚焦>

双向奔赴,唱响区域协调“山海经”

2025-01-16 记者 林蔚 赵文娟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  责任编辑:沈子川  

山与海如何双向奔赴?城与乡怎么美美与共?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高度关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议题,同商共议如何立足我省资源禀赋优势,让“山海经”越唱越响,“共富花”越开越盛。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山与海、城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归属感,是我省近年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一个着力点。省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一级巡视员林全金认为,要重视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建议健全住房租购体系,探索农村权益置换城镇保障,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多方增加房源供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具备转型‘产业工人’的基本技能。”省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委员、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林润从打造更好就业环境角度提出建议,“引导各地规划布局综合性零工市场,提供招工、培训、维权、医社保等就业服务,在住房、看病、教育、生活等方面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空间。”

省政协委员、诏安县委副书记张宸珲长期关注健康乡村建设的议题:“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探索培养乡村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机制,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推动医改工作走深走实,但仍存在乡村医生人才队伍总体薄弱、村卫生服务硬件设施有待提升等问题。”他提出,可以从留才、排忧、荣誉三方面强化乡村医生人才激励机制,畅通培训渠道、调配县域村医力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精准拓宽乡村医生人才引进渠道,提升乡村医生服务水平。

教育同样在委员们深化思考如何统筹兼顾城乡资源的范围之内。省政协委员,民盟福建省委会常委、集美大学教授李雪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政策保障,坚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为乡村薄弱校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省级统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重点向乡村教育倾斜,加大省级以上财政对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坚持将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共富花”越开越盛,得益于我省近年来将“山海经”越唱越响。立足我省山与海的独特资源优势,委员们纷纷聚焦山与海优势互补、奏响共鸣乐章建言献策。

闽江连山接海,是福建的“黄金水道”。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常委、南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吴敏君建议,借鉴长江经济带发展模式,推动打造闽江沿线经济带,畅通闽东北经济“大动脉”。通过闽江航运,自西向东串联形成南平、三明、宁德、福州“大沿线”和延平、尤溪、古田、闽清“小沿线”,依托航线开展跨区域产业链合作、创新链协同、价值链分工。

省政协委员、漳州画院院长沈惠文认为,我省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城市夜间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或指导性意见,鼓励并支持省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根据自身情况和民众需求调整和延长运营时间,加快发展城市夜经济。还可根据不同场馆的特色,举办夜间专题展览、文化讲座、艺术表演等活动,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丰富的夜间文化体验。”

从城市到乡村,山海交融、人文荟萃的福建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和城乡融合。“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价值多元且不可替代。”省政协委员,民革三明市委会主委、三明市城管局局长冯火珠建议,“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和运用现代科技,提升活化利用率;搭建文化传承平台,编印文化记忆册并实施数字化管理,发挥其教育功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集群协同发展,打造传统村落旅游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