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诏安县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

2024-12-26  来源:诏闻天下  责任编辑:许晓虹  

12月25日,诏安县委政协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李亚容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时代政协工作,推动全县政协各参加单位更加自觉地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把人民政协优势发挥好,为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一森、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叶芳、县政协主席林惠溪出席,县委常委、副县长蔡进城主持会议。

县委书记 李亚容

李亚容指出

诏安县政协自成立以来,始终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在服务大局、建言资政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政治建设坚定坚决、履职尽责扎实有效、凝心聚力持久巩固、为民利民更有温度、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李亚容代表中共诏安县委向全县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关心支持诏安政协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李亚容强调

要把讲政治镌刻在心,牢牢把准政协工作方向。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牢牢把握“十个坚持”,扎实做好“五方面重点任务”,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谋划工作,把党政工作取向作为政协工作指向,把党政工作中心作为政协履职重心,以实绩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把善作为落到实处,有力有效服务中心大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市委和县委全会部署要求,紧扣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发展定位,以及明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聚焦“两园两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等重点任务,找准履职的结合点、切入点,以协商有方、监督有力、参政有为的实际行动,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把同心圆画得更大,用心用情广泛凝聚共识。要把凝聚共识融入各项履职之中,充分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汇聚社会团体力量,积极拓展团结面,强化台港澳侨联络工作,持续扩大朋友圈,建好管好各类载体,不断增强联动性,提升协商议政质效,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要把增福祉贯穿始终,持之以恒践行履职为民。县政协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职能优势,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等机制建设,聚焦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综合运用视察、调研、提案等形式,把群众的“愿望诉求”变为政协的“履职清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李亚容要求

各级党委要始终坚持把政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协商民主贯穿到重大决策谋划实施的全过程,认真倾听、积极采纳来自人民政协的意见建议。县政协党组要坚持以加强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更好适应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巩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格局。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发挥在本职岗位上的带头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进一步提升履职素养,积极投身诏安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

林惠溪在讲话中总结了近年来县政协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下一步工作指出,要同心同向,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牢记政协组织的政治属性、委员的政治身份、协商的政治责任,毫不动摇落实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尽职尽责,服务中心大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县改革发展大局,找准履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协商议政,力争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协助县委县政府办好更多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要增进团结,广泛凝聚共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好声音、汇聚正能量,团结引领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密切同台港澳侨委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团结联系,更好凝聚侨心、汇聚侨力。要守正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委员履职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抓好机关干部队伍、委员队伍“两支队伍”建设,持续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提升机关服务水平。

会上,县委组织部、县城管执法局、县文旅局、四都镇党委有关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县法院院长,在诏的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县政协各委室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统战委员等参加。


文/邱 虹

图/沈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