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诏安新闻>

诏安:山海同行 建设福建“南大门”

2024-11-20  来源:新福建  责任编辑:许晓虹  

诏商回归数字经济产业园 (诏安产业园区供图)

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研制。王平 摄

加工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对青梅产品进行分拣包装。许少球 摄

诏安宽广的渔港与海域 钟晓桐 摄

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右)、县长黄庆华为两个中心揭牌。沈东梅 摄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新福建宏伟蓝图十周年。

漳南之陲诏安,这座福建最南端的小城,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有着绵延96.8公里的海岸线、61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水产丰饶,渔民丰收;这里也矗立着乌山、九侯山巍峨延绵的山脉,群山耸立、形态各异,漳江支流奔流而过,在诏安湾汇入大海。

在十年的时间里,诏安县奋力提升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1.5倍增长,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等称号;牢记总书记提出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发展模式,念好“山海经”,“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生态牡蛎之乡”“中国海峡硒都”等荣誉都收入囊中。

产业发展的脚步仍未停歇,目前,诏安港区深水码头加速推进,漳汕高铁诏安段正式开工,国际粮油肉贸易加工等新兴产业其势将起,八大标准化工业园区和四大现代农业产业园蓝图落地,集肉牛养殖、中转、屠宰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南方肉牛集散中心也在诏安初见雏形……

山海万里别,草木十年秋。站在新福建建设1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是诏安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态势;展望未来,是诏安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晋位争先的坚定决心。

锚定大战略

打好“项目牌”

上半年,诏安县全县GDP增长4.3%,实现由负转正,财政两项收入排名全市前三。在这背后,离不开大战略的实施推动,为区域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以来,诏安县动态梳理谋划39个总投资1906.12亿元的支撑项目,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今年年初,漳州市委书记王进足对诏安强调,要打好中菲“两国双园”战略牌,高位谋划诏安片区规划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努力筑好巢、引好凤;打好军民融合发展牌,积极争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快布局相关产业,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打好区域经济合作牌,积极服务和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闽粤经济合作区建设,主动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分工,不断开创区域产业协作新局面。

近日,一辆满载肉牛的货车驶进诏安县合盛养牛专业合作社。

“这一车有50头牛,都是从新疆买回来的,将销往漳州诏安、云霄、漳浦、东山和广东等地。”合作社负责人吴耀权介绍,去年合作社在新疆设立临时牛场,向牧民收购肉牛,再转销至南方市场。

另一边,在诏安县四都镇的南方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基地上,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建成后的集散中心将成为肉牛交易、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牛副产品再利用加工等多功能区域。”据项目负责人陈毅楠介绍,项目建成后,年肉牛交易量预计将达到6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65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461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五大功能板块、9个生产育肥单元,设计存栏肉牛从400~2300头不等。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牛肉消费量1027万吨,同比增长4.1%,人均消费量约为7.3公斤,呈快速增长态势。诏安地处东南沿海、闽粤交界,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中转优势明显;规模化养殖场遍布,四都镇、金星乡、桥东镇及白洋乡等地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具备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入列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漳州园区五大片区,给诏安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在机遇面前,诏安要牢牢抓住“牛鼻子”。

根据“两国双园”项目规划,诏安计划建设进境肉(种)牛隔离场、肉牛屠宰深加工区,经菲律宾中转进口活畜,配套入境活畜隔离场和全自动化屠宰工厂,构建活畜进口及全畜加工产业基地,打造集养殖、交易、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深度融合项目。

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诏安片区总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构建“一港两翼”发展新格局,全力构建“粮头食链”“畜头肉尾”“钢头制造”等主导产业体系。

目前,园区已编制完成诏安片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空间概念规划;南方肉牛集散中心一期项目、进境肉(种)牛隔离场及配套设施项目、诏商回归数字产业园、“智慧+”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等16个项目已开工动建;诏安港区万吨级深水码头正按连片重力式模式有序推进项目核准、初设勘察等前期工作,漳汕高铁诏安段完成首桩开钻。

筑牢全链条

打好“产业牌”

产业优则地区优,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日前,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八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入选名单,诏安的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全县首个入选“单项冠军”的企业。

润科生物是本土的一家明星企业,它打破了核心技术垄断,在国内率先实现藻油DHA和ARA的规模化生产,不仅与飞鹤、蒙牛、伊利、贝因美等国内超90%的乳企品牌建立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产品还远销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美及亚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藻油DHA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深耕诏安16年,润科生物迈向了行业冠军的新征程。

“企业刚到诏安的时候,园区还是一片荒地,我们和园区是一起建设发展起来的。”回忆起当时住在板房、吃在工地的建设岁月,润科生物技术研发部总监郑晓辉十分感慨。彼时,诏安县正在谋划海洋生物产业园区的建设,润科生物作为园区落户的首家企业,也给园区埋下了一颗“种子”。

经过十余年的耕耘,如今,诏安县海洋生物产业园已经引入落地了润科生物、海联食品、统一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并引入了上下游补链企业,形成了以海洋科技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全县现有海洋生物加工规上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与此同时,在青梅食品加工产业园内,“青梅共富产业社区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正在开展,该项目投资超1.2亿元,目前4条道路正在修建,水电等生产生活配套也都在持续完善,进驻社区的企业将涵盖青梅加工、生产、包装、销售等,完备的全产业链条也将为青梅加工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社区将进行污水集中处理,达到三级标准后再排放到市政管网,然后排放到城西污水处理厂再处理,达到一级标准再排放。

“以前,青梅加工企业需要购买环保设备进行污水处理,还要请专人维护,投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在该社区,青梅加工企业的环保支出将大大节省,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大大提高竞争力。”诏安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晓悦介绍,社区将在2025年迎来首批青梅产业相关的企业进驻。

从山到海,诏安拼搏发展,精耕不辍。

“今年来,诏安不断加快推进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致力于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诏安县工信局副局长沈盛荣告诉记者,诏安以青梅食品加工产业园、新能源制造产业园、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园、粮油肉食品加工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婴童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等“八大专业产业园”为抓手,加快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优质空间载体。

医疗强改革

打好“民生牌”

百姓的财富来自哪里?富在健康,富在平安。

诏安聚焦民生短板,倾听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的声音,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基层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服务惠及全县群众,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健全“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模式。

如何才能让群众既看得上病又看得好病?这一民生事项一直是诏安县委、县政府优先考量的问题。

何遇珠是梅岭镇下河村村民。2023年初,她因受伤继发肩周炎,日夜疼痛,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本来想去县医院治疗,没想到,镇卫生院来了县里的中医康复专家,让她少花了不少钱。

这位中医康复专家,是诏安县总医院康复科主任陈慧川。去年,陈慧川下沉到梅岭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县级专家下沉基层乡镇卫生院,是诏安县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重要一环。

“我们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由县卫健局和县总院牵头,与全县14家基层乡镇卫生院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一盘棋管理。”诏安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少杰表示。

“县总院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全方位帮扶乡镇卫生院,实现其在医疗技术和管理能力上双提升。”诏安县总医院院长陈子平说,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形成梯次帮扶的带动,共同为全县群众提供优质化、同质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建设紧密型医共体的同时,诏安县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医共体管理机制,并出台了《诏安县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漳州次医疗中心实施意见》,有效激发基层医疗机构活力。

2023年,诏安县探索特色医改“1+N”模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也是在这一年,霞葛中心卫生院在诏安县总医院的帮扶下,累计投入150万元用于更新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并与诏安县总医院签订检查检验外送协议,推进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共享互认,在就医服务、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等方面实现便民利民惠民。

霞葛中心卫生院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援建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县,诏安县深入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成立名医工作室,实施“名医入诏”等四大工程,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诏安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明显提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紧密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

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总就诊量超过153万人次,基层分院医疗收入比上年度增长51.31%;县外住院医保报销费用同比降低2.36%。

【书记访谈】

改革风劲催潮涌“活优富美”谱新篇

——访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为福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日前,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福建建设10周年的新起点上,诏安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担当、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和推动诏安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诏安新的更大贡献。

李亚容表示,在新的起点上,要抢抓战略机遇,厚植经济发展新动能。一要聚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把中菲“两国双园”作为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向国际化、深度推进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在产业布局、双边贸易、政策标准互认、税收、通关便利等方面改革破题,加快构建新型贸易合作体系,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二要聚力更有成效的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军地优势资源,在军地军民融合、国防动员、支援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改革攻坚,加快推动诏安港区深水码头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持续落地,把国防需求和地方发展需要一体统筹、一体谋划、一体推动。三要聚力更加紧密的区域协作,充分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闽粤合作先天优势,在湾区合作、产业分工、边贸经济、互联互通、政务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完善机制,促进大湾区高新产业技术、人才、管理、资金等方面合作,将诏安打造成为闽粤边界区域性节点城市、工贸港口城市。

李亚容表示,要聚焦急难愁盼,共绘民生福祉新画卷。一要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课程教学管理,完善教师激励政策,加强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名校名师入诏机制,构建教育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要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医共体内人事、财务、业务等统一管理制度,完善卫技人才引育政策,深化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建立名医定期坐诊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打造区域性医疗次中心。三要健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和整体规划机制,推动城乡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往户延伸,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齐全不匹配问题,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吸引力、亲和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