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2 来源:福建之声 责任编辑:许晓虹
40万吨货轮的排水量
比航母还要大好几倍
这种“巨无霸”靠港对港口的要求极高
但对于湄洲湾港来说
这里已经累计接卸了
多达30多艘次的40万吨船舶了
【远眺湄洲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福建新闻广播的前身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建台75周年,还是湄洲湾港成立15周年。
9月10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建台75周年暨福建新闻广播台庆季系列活动之一,《又作新声立潮头——全省百名广电融媒体记者大走访》采访团来到湄洲湾港,感受港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福建海洋强省、交通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采访团部分记者在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合影】
亿吨大港屹立东南沿海
2009年8月2日,湄洲湾港组建成立,沉寂百年的湄洲湾奔涌新的活力。十五年来,湄洲湾港追梦而行、砥砺奋进,在适应船舶大型化、港口专业化、临港工业化中,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一座崭新的亿吨大港屹立东南沿海。
【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
9月10日,采访团来到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时,一艘从巴西驶来的全球最大铁矿砂船正在卸船,这艘船可以承载40万吨货物,因此对港口要求极高。而罗屿作业区的9号泊位是全国第六个、全省首个40万吨矿石泊位,完全可以满足超大货轮的靠港需求。
【全球最大铁矿砂船正在卸船】
不仅如此,湄洲湾港作为一座通达世界的现代化港口,还拥有全国首个30万吨级离岸深水原油码头;全省首个公用型原油保税仓库;全省首个临港工业配套库。它还在全省首次推进公共码头创建“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基地”、“四星级”绿色港口,拥有着1.57亿吨的港口吞吐能力。这些惊人的成绩让媒体记者们无不感叹湄洲湾港的超强实力与我省港口建设的顶尖水平。
【全省媒体记者在港口采访】
面对全省媒体的采访,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奥青表示,目前罗屿港口作业区在建的8号、11号12号泊位和堆场,将配置先进设施设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建设,不断提升生产作业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最终形成8-12号“两卸三装”的泊位组合;同时通过泊位与设备的配套优化形成产能最大化,实施后方堆场建设,实现堆场容量的跨越式提升。
五大港区协调发展
湄洲湾港布局五大港区,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重要职能。
东吴港区重点发展煤炭、矿石等大宗干散货运输,兼顾发展LNG、粮食、旅游客运,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临港工业、承担中西部地区及东南沿海大宗干散货转运的综合性核心港区。其中福建省首个40万吨矿石泊位就坐落于这里的罗屿作业区。
斗尾港区是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以大型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核心港区,并兼顾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个港区坐落两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年进口原油达2500万吨,约占全国5%。
秀屿港区主要发展LNG、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兼顾集装箱、件杂货运输,拓展物流业,逐步发展成为服务临港工业及城市物资运输的综合性港区。中海福建LNG公司是我省首个LNG接收站,印尼进口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至全省各地,约满足全省70%的用气需求。
肖厝港区是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兴泉铁路可以直达这里,有效辐射至赣南、闽西地区,是我省海铁联运模式的典型。
兴化港区主要服务兴化湾南岸临港产业发展,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并兼顾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资运输。建设2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的涵江1-3#泊位即将投产。
紧抓新质生产力,助力“海洋强省”
今年7月,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提出锚定“海上福建”建设目标,勇于“向海求新”、善于“依海图兴”、切实“耕海谋强”,推动福建从海洋大省蝶变成为海洋强省。
在这次采访中,全省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湄洲湾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探索集装箱运输新模式、拓展港口服务功能等方面,不断推进港口生产效率,提升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全省融媒体记者采访福建省石门澳港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栏】
例如,今年入夏以来,气温节节攀升,LNG等重点民生能源物资进入需求高峰期。今年7月,载运6.6万吨液化天然气的LNG船舶“斯里卡马尔”轮,在湄洲湾港秀屿港区LNG接收站完成全卸作业。按照一户家庭每月25立方米天然气的使用量计算,仅这一船的液化天然气就可满足360多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需求。
【8月6日,从印度尼西亚运载6.23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巴拿马籍运输船“丹古爪哇” 轮,顺利完成卸货作业后驶离秀屿港区】
而今年上半年,一共有23艘LNG船舶靠泊湄洲湾港秀屿港区LNG接收站专用码头,累计接卸液化天然气145.1万吨,同比增长15.4%,保障了民生需求。
一港雄开万里流
三湾波涌五洲潮
湄洲湾港将更加坚定
“海上福建”建设目标
全力助推我省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