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诏安新闻网>漳州>

漳圣王文化研究进一步“串点连线拓面”漳州市“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芗城龙文漳浦诏安云霄

2024-09-09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沈子川  


  • ▲主题调研采访团在龙文区郭坑篁卿村云英庙内进行采访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访位于芗城区浦南镇的松洲书院 本报记者 李林 摄

    本报讯(记者 杨瑞)8月28日至30日,漳州市“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漳浦县、诏安县和云霄县,通过一件件历经岁月沧桑的历史文物、一段段流传民间的“治闽开漳”佳话,让一个月来不同阶段的采访资料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进一步梳理千百年来“开漳圣王文化”的传播脉络。

    7月29日,在赴河南固始之前,采访团走访了云霄威惠庙、燕翼宫。在第四阶段采访中,采访团继续走访了芗城区官园威惠庙、陈元光文化遗迹、松洲书院,龙文区郭坑篁卿云英庙、李氏宗祠,漳浦县威惠庙、旧县衙、城隍庙、文庙,诏安县陈元光纪念馆、岑头威惠庙、春官家庙,以及云霄县魏妈文化园、火田镇陈政故居等地,通过参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了解以陈政、陈元光为代表的开漳先贤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对漳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唐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去世,陈元光承袭父职。在统兵平定啸乱后,陈元光认为,治理闽南,“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奏请设立漳州府,并成为漳州历史上的首位刺史,着手发展漳州辖区经济,大力传播中原文化。《云霄县志·名宦》记载,陈元光“乃率众辟地置屯,招来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奏立行台于四境,时巡逻焉。由是北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唐景龙二年(708年),陈元光之子陈珦接受龙溪县令席宏之请,于北溪之滨松洲堡“与士民讲学处”讲学。文史专家江焕明认为,当时松洲书院这种以“士民”为对象的讲学处,具备早期书院的“传道”功能,是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讲学,以礼乐改善陋俗,以儒家文化提高人们的素质,使原来的穷乡僻壤开始讲究礼教,重视培养人才,为此后漳州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史料记载,唐先天元年(712年),朝廷封赠为国捐躯的陈元光为“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唐开元四年(716年),追封陈元光为“颍川侯”,并下诏立庙,称“将军庙”。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赐庙额“威惠”。此后,“将军庙”便改为“威惠庙”。千余年来,开漳圣王的香火遍布闽粤、浙赣、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开漳圣王文化”传播至亚洲各地。8月28日,漳州市开漳圣王交流中心主任杨以能向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其他国家的开漳将士后裔不断组团回漳寻根谒祖,漳州各地有关“开漳圣王文化”的宗祠、庙宇也纷纷外出开展“圣王巡安”、学术研讨等活动,让开漳圣王文化得以“走出去”“请进来”。“开漳圣王文化”的交流,已经发展成对台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载体,成为许多台胞、海外宗亲共同追求信仰和寻根寻源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