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许晓虹
“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一些视频、信息看起来似乎很重磅,在网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波澜,但实则肆意编造、空穴来风,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谎言。
27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令人惊心的是,在案例中可以圈出社保、医保、洪水、火灾、行凶、学生体考等关键词,这些无一例外都连接着社会公共领域、关系到百姓利益。好在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了谣言首发账号。
详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VFzy4XmJL8Dfd3gfovA7w
用大量时间追更、浏览糟粕内容,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滋养,反而可能上当、“中毒”。网络谣言占用公众大量时间和资源,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当人们看到网络热点时总要打个问号,看到话题不断反转时总打个惊叹号,一旦内心发出太多这样的信号,就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社会信任基石的消解。社会信任是宝贵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不能被网络谣言的杂音噪音损害,干扰到社会主流价值观。
后真相时代,更需寻求真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告诉《热评》,以批量方式曝光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能够以正视听,让网友举一反三,起到警戒作用;对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谣言,也能进行二次辟谣和澄清。
2024年“清朗”系列行动的重点,就包括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在持续重拳出击,平台应持续提升完善审核机制,让谣言无处遁形。公众对奇葩离谱的信息要小心,别被这些内容牵着鼻子走,不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