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武(中)到征迁户沈秀华家中走访 本报记者 沈昊鹏 摄
3月的一天,诏安县深桥镇党委书记沈丽武一早带着草帽、计算器、卷尺,从漳汕高铁深桥段征迁指挥部出发,顺着田埂往平屿村村民沈秀华家走。“已经去过几次了,这条路是我们自己开的,比较难走,但是快,不用绕远。”沈丽武边走边说。
一开门,沈秀华把沈丽武一行请进家里,话还没出口,眼泪就要掉下来:“沈书记,我们确实有难处,不愿意搬……”
作为漳汕高铁的重要节点,漳汕高铁深桥段于今年2月开建,涉及深桥镇7个村,房屋拆迁重点在平屿村,包括沈秀华在内的110户平屿村村民住宅被纳入高铁先行用地范围。4月底前,必须完成征迁安置协议的签订。
时间紧,任务重。从2月18日开始,近80名征迁干部挂图作战,倒排任务,兵分九路,每天顶着晨风走、披着夜露归,挨家访、村里转,逐渐摸清了大家不愿搬迁的原因——“村里住宅有天有地,住了几十年,舍不得搬。”“城里的高楼,咱住不惯。”……不少村民抱成一团,甚至达成口头协议:“谁敢签,就对不起老祖宗。”
从沈秀华家中出来,同行的征迁干部说:“今天估计又谈不成了。这块硬骨头,还能啃得下吗?”
沈丽武没说话,他细细思忖:“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越到困难时,越要坚定‘有解思维’,只有直面难点、堵点和痛点,压茬推进问题化解,才能打破僵局。”
“仗还没开打,征迁干部先打怵可不行。”当天中午,沈丽武顾不上吃饭,召集征迁干部开了一场临时会议,他挺直了身板说:“征地拆迁是难事,是对我们征迁干部的考验。必须跳出思维定式,下足苦功夫、笨功夫、细功夫,把力气用在开拓思路和积极应对上。”一番话提振起征迁干部的精气神。
士气起来了,可如何破局?沈丽武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此前,沈秀华说,她儿子即将大学毕业,丈夫收入不稳定,家里经济困难。沈丽武想:“如果难由我解,沈秀华会不会改变态度?”
当日下午,沈丽武联系沈秀华的亲友一起再次主动登门,为沈秀华算起了一笔明白账。“你看,这套老房子能置换两套新房,一套可以留着老两口住,一套可以给孩子当婚房,多好?如果留一套卖一套,可以把债还了,手上还能留几十万的养老钱。”沈秀华安静了,掰着手指算。沈丽武继续说:“家里经济压力大没关系,结合你家的情况,我们专门制定了三套征迁房屋置换方案,综合考虑了你家征迁后经济收入、儿女婚嫁、老人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以心换心,沈秀华有点心动了。“要不先去看看新房再决定?”拿着三套方案,沈丽武当即带着沈秀华一家人到安置房看房。“这有个宽敞的大阳台,到时候可以把家里那些花花草草一起搬进来……”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听着沈丽武介绍,沈秀华又陷入了沉思。
两天后,沈丽武接到沈秀华的电话,沈秀华成为村里第一个在征迁协议上签字的人。
沈秀华选定了新房,周围的乡亲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从刚开始群众脸难看、门难进,到后来大家主动到征迁指挥中心谈方案、看新房,沈丽武悬着的心逐渐落了地:“不回避、不搁置,万事皆‘有解’,以情以理换转机,逐个化解难题,美好蓝图便能由征迁而始,转化为生动实景。”
责任编辑:蔡建如 陈 岩 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