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来源:漳州疾控 责任编辑:许晓虹
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昼夜温差较大,同时恰逢清明假期,人群外出踏青、祭扫活动增加,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等均可能存在较大感染风险。
因此,漳州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需要注意防范手足口病,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警惕食物中毒、虫媒伤害、过敏性疾病等,此外,扫墓祭祖时要注意护林防火。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
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A71)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保持环境通风,减少人群聚集,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随时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出现类似症状尽快就医。
四月天气变化反复,需要警惕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疾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应警惕疾病在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传播。
●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接种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仍是预防相关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
●疾病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学校、养老院应加强日常健康监测,提醒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治疗,不带病工作或学习,着重防范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发生。
进入春季,气温上升,食物腐败变质引起的腹泻病例可能会有所上升,同时4月野外各种野菜、菌类植物生长旺盛,人群外出踏青游玩时可能会采摘食用,但是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肉眼难以区分,极易混淆引起中毒。
●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不饮生水,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不要食用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或久置变质食品。
●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及菌类。
●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当及早就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外出踏青的大好时节,又恰逢清明假期,很多市民朋友会到郊区扫墓。但随着天气回暖,蜱虫等病媒生物也进入活动、繁殖的高峰。因此,在野外游玩时也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昆虫叮咬。
●使用昆虫驱避剂以及便携的驱虫工具,如带上蚊不叮、清凉油、花露水等。
● 在昆虫出没的高峰时间段(黄昏后、黎明前),尽量不要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停留。
●野外劳作或活动时,最好穿长衣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避免穿凉鞋、拖鞋以免被昆虫咬伤,有条件时应穿长筒靴。
●如有蜱虫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
春回大地,群芳争艳,花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吹散到空气中,过敏体质的人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花粉过敏一般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泪等。致敏花粉多为杨、柳、榆、桦、栎等,在外出踏青游玩时,要注意远离过敏源,尤其是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外出时应提前做好防护。
●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
● 外出郊游时可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随身携带抗过敏药品。
●户外活动结束回家后应及时换衣服,清洗脸部、鼻腔以及其他皮肤暴露部位。
●过敏症状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清明将至,许多人计划着外出扫墓祭祖,但春季风干物燥,墓区杂草密集、可燃物多。因此,野外用火和祭扫烧纸还需注意防火,避免引起火灾,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倡导无烟祭祀,响应禁爆竹号召,如需烧纸,烧纸前应尽量清理周围枯枝落叶,事先圈好阻燃围栏、挖好深坑货自带桶、盆进行。
● 自行驾车前往扫墓停放车辆时,要注意观察周边情况,不要紧靠杂草等可燃物停放。
●拜祭完毕,请将垃圾收拾好放到垃圾桶内或自行带走,并将余火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