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来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启示录》 责任编辑:许晓虹
腊洲村,三面环海,是个典型的小渔村。清晨,喧闹打破了渔村的宁静,渔民们一天的生活开始了……而在村子的另外一边,朗朗的读书声,悦耳而熟悉。
城镇化,“撤点并校”,我国小学数量不断下降,据统计,十年来我国小学数量降幅达到35%。腊洲村之前只有一个教学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辛苦坚守着。
今年五年级的陈泽姈,如果按照原来的办法,四年级开始就要去距离村里四五公里的镇中心小学读书,而她的父亲陈炎平在村里养殖了三十多亩的虾池。
不空心、有人气是这个村最大的特点,村里的孩子数量足以办成完全小学。梁志埠盘算着,如果能够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读,村民们就可以更安心地生产生活,而人气也就能更进一步聚集起来。经过多方努力,今年8月份,腊州小学建成投用。
夜晚,腊洲小学四个字显得格外明亮,是希望也是守护。这是腊洲村建村以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学校、有了自己的校名。从教学点到完整小学,是不同时代乡村的见证。
学校刚刚落成,很多硬件都还不完善,但这并不影响腊洲村民们对它的期待。因为有小学就有家庭就有生活,就代表着当地人可以在当地安稳谋生。
不仅如此,三十几处墙绘,把村子点缀得更漂亮了。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产业发展……乡村要振兴,关键要靠制造人气,而这些就是聚集人气的法宝。梁志埠相信,围绕这些,把规划做好了,一步步实现了,自然就能留住人。
“村里没有闲人”,男女老少都是发展生产的好手,因此,腊洲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万元。安居乐业,够了吗?五年后,十年后,村民的生产生活会有变化吗?变化的新动力在哪里呢?
留住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吸引人。梁志埠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动员大学生回乡创业。1998年出生的陈雨鑫,2020年在福州上完大学之后,本来已经在福州工作,2021年,他选择回到家乡。
之前,腊洲村的牡蛎厂不少,但规模都不大,收购牡蛎再转手卖给二道贩子就是整个产业。如今,开公司创品牌,在腊洲都是刚刚开始的新鲜玩法。他们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但心里有数的是,品质一定要过关。
就这么一款产品,每天都能销售20到40吨。火爆的背后是品牌与品质的链接,是品牌与信用的链接,陈雨鑫告诉我们,现在他们的品牌在市场上基本是一个免检的状态。而他每天最忙碌的时候就是下午接单的时候。
清洗加工,分选打包,陈雨鑫做成了从原料到市场端的整条供应链,这些生蚝将被运往珠三角地区、云贵川、东北三省。去年,他们产值超过两千万,带动周边百来号人就业。
夜幕降临,小小的公园里,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的密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