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来源:梅岭镇 责任编辑:许晓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牡蛎特色产业推广,将于2023年9月28日在梅岭镇举办“庆丰收 促和美”——漳州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诏安县第二届生态牡蛎文化节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大家跟着小编先来了解一下我县的牡蛎产业吧!
牡蛎,又名生蚝。据介绍,福建地区养蚝历史悠久,坐落在福建“南大门”的诏安县梅岭镇是全省主要的牡蛎养殖区。梅岭镇位于诏安县东南部,三面临海,东与东山县一水之隔,西临宫口港,南与广东省南澳县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2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2.5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牡蛎养殖地域优势。富饶充裕的自然资源赋予诏安“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美誉。“诏安牡蛎,补爱又补钙”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
百“蛎”挑一,点亮蓝色经济
梅岭牡蛎养殖面积约4.8万多亩,年产量约31.6万吨,周边地区在梅岭上岸的牡蛎约28万多吨,总计约60万吨,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国餐桌上平均10只牡蛎中就约有1只产自梅岭。梅岭牡蛎入选首批大国好货“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
梅岭镇现有田厝在建一级渔港、赤石湾在建中心渔港和峰岐三级渔港等,渔港配备充足的吊秤等牡蛎卸船装车设备,为牡蛎的大量上岸创造了充足的条件。如赤石湾码头在牡蛎丰产期每天可以上岸转运超150车2000多吨的牡蛎。
探索“牡蛎+”,做长产业链
梅岭镇大力构建“牡蛎+”产业发展新体系,不仅仅是养殖,还包括育苗育种、加工、销售、废弃物利用、文化旅游等,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全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20亿元,牡蛎养殖成为梅岭支柱产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经济收入,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万元,超过小康水平线。
牡蛎加工链条完善,从事牡蛎加工的企业118家,精深加工企业6家,培育出东欣、安邦、兴港等多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诏安县兴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县规模最大的牡蛎加工厂,厂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拥有1万吨位的冷藏库,日速冻量达200吨以上,是集仓储、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企业,牡蛎全年加工产量蚝头加工量可达50000吨,冻蚝肉加工量达4500吨,单冻蚝肉加工量约500吨,调味蚝加工量100多吨等。
梅岭镇开牡蛎壳场共90户,涉及到14个村,年开量94685吨,工人2454人。目前梅岭镇正在建设6处牡蛎集中开壳场,建设总面积2167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辖区14个村共90户的开壳户的生产作业。同时由县住建局统一与玛塔公司签订牡蛎壳转运处置协议,由玛塔公司负责我镇6个集中堆放点的卫生打扫并负责将转运的牡蛎壳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置。
聚“蛎”发展,擦亮金字招牌
诏安牡蛎协会与我国几家牡蛎主产区协会(乳山牡蛎协会、威海文登牡蛎协会、霞浦牡蛎协会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产业互补和共建。诏安牡蛎协会也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科研融合。
诏安牡蛎协会还与漳州秋果电商直播培训基地、顺丰物流等,打造牡蛎电商直播产业孵化新业态,力争电商直播产业产值20亿元。“诏安牡蛎”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也正加紧推进。
诏安牡蛎营养价值
牡蛎生长环境
1.诏安牡蛎生长环境:诏安牡蛎主要生长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如福建的诏安湾。这里的海水温度适中,盐度适宜,营养丰富,为牡蛎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水质要求:诏安牡蛎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清澈、无污染的海水环境。此外,海底地形也会影响牡蛎的生长,通常选择沙质或泥质海底,有利于牡蛎附着和繁殖。
3.气候条件:诏安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这些气候条件有利于牡蛎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水温适中,有利于牡蛎的生长。
4.养殖技术:为了确保诏安牡蛎的品质和产量,养殖户采用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如定期投放饲料、控制水质、防止病害等。同时,养殖户还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牡蛎营养价值
1.牡蛎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海鲜,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且氨基酸组成均衡,易于人体吸收。
2.牡蛎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锌、铜、硒等,这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如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
3.牡蛎中的 B 族维生素和牛磺酸含量也较高,有助于改善记忆力、保护心脏健康等。
4.牡蛎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