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许晓虹
何为乡贤?
古人曰:“古之生于斯之有功德于民者也,是之谓乡贤。”
新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舞台上,乡贤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他们的身份可以是学者商人,可以是退休干部……他们是乡村发展的增量行动者、乡村振兴的理念推动者,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面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发展人才紧缺等问题,诏安县官陂镇积极发挥乡贤资源,念好“引”“留”“用”三字诀,引导乡贤做帮手、当助手、变能手,构建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贤助乡盛,乡因贤名。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为官陂镇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乡贤正成为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
诏安县官陂镇(航拍)
官陂镇的乡贤回归
始于一场场茶话会
官陂位于闽粤边界的诏安县西北部,是革命老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据不完全统计,该镇有近六成人口常年在外务工、生活。春节是这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新春乡贤茶话会也成为当地的新“年俗”。
2022年大年初七,在新径村新春乡贤茶话会上,一场“改变”在悄然发生。
“养鸡养鸭,同质化竞争太严重,要养就养点特别的!”在会上,村干部的一句话,点醒了正准备返乡发展养殖业的乡贤张文达。
张文达在厦门从事汽车行业。通过茶话会,他回归故土的意愿愈加强烈,却苦于没有创业方向。
乡贤张文达于诏安县官陂镇新径村创办生态孔雀园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
大年初八,茶话会的第二天,该村村支部书记和张文达随即一同前往600多公里外的宁德市寿宁县“取经”,了解孔雀养殖项目。历经多方考察后,张文达发现孔雀虽然养殖技术门槛高,但既可食用又可观赏,市场价值高,发展前景可观。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去年5月,占地十余亩的新径村生态孔雀园一期项目正式动工,同年11月首批480只孔雀入场。
“乡贤带回来的都是真金白银,我们既要当好推介者,更要当好‘引路人’。”新径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勇杰表示,“市场在哪里,消费者需求是什么,产品如何实现盈利,尽力所能及之力一道出谋划策,才能让乡贤返乡发展无后顾之忧。”
张文达饲养的孔雀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
盛夏七月,步入生态孔雀园,漫山茶青荔红。伴着孔雀的阵阵清啼,张文达向慕名而来的一拨拨游客介绍着孔雀园。“眼下,园区正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计划引入萌宠,发展农家乐。”张文达说道。目前,该孔雀园还为当地3户脱贫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深耕“特”字做文章,以生态孔雀园为试点,该村计划鼓励村民养孔雀苗增收,形成集特色养殖、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月是故乡明
乡贤人才与乡村故里之间
无法割舍的纽带就是乡情
2023年春节,一场场 外出乡贤茶话会 在凤狮、彩霞、新径、陂龙、大边、官北等行政村“如约而至”。观家乡之变、叙桑梓之情,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诤言良策,让外出乡贤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
(资料图片)
“茶话会把乡贤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已成了密切沟通、联络亲情、共谋发展的桥梁。”该镇党委书记林少聪表示。乡贤回归带动了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近年来,官陂吸引落地乡贤项目5个,总投资达2.8亿元,涉及特色养殖、文旅康养、青梅加工、茶叶、威士忌酒生产等产业。
“凤”引回来了
关键还要“留得住”
盘山而上,隐于茂林中的汉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清晨便热闹起来。戴上斗笠、背上竹篓、扛起锄头,村民们走向郁郁葱葱的林间,林下则种植着观音串、牛大力等中草药。
汉森农业
2009年,在当地政府牵线下,在广东经商的张高汉选择回到家乡。从返乡早期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到如今主打茶叶、中草药种植,这一扎根就是14年。“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张高汉坦言。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汉森农业已建设生态茶园700多亩、中草药基地近2000亩,带动上百人次就业。“我们的富硒茶叶正在申请有机茶认证,同时也在探索对接药企,打算扩大中草药市场销路,做大做强茶叶和中草药品牌。”谈及未来发展,张高汉充满信心。
公田村地处乌山山脉,平均海拔800多米。山高雾重造就了公田高山好茶。2015年,在广州卖茶叶的“80后”张新由返乡建茶厂。以自家五六十亩的老茶园为基地,从小作坊做起,凭借过硬的制茶技术和优良的八仙茶品质,张新由的茶厂规模不断扩大。现在,他拥有规范化茶园400多亩,并注册以家乡为名的商标“公田岽”。
除了制售自家茶叶,张新由还收购村里散户生产的茶青,帮助解决散户茶青销售问题,提高农户收入。“上半年,我们销售了3万多斤春茶,还计划在漳州市区开专卖店,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诏安八仙茶、单丛茶。”张新由表示。
回归一个乡贤
发展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
如何将乡贤资源优势转化为
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林少聪一语中的。深谙此道的官陂镇,立足资源禀赋,精心谋篇布局。
复盘整合特色资源。以“山区中心乡镇”“客家文化特色乡镇”为定位,梳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含“硫”温泉、富硒土壤等资源,加快推进“旅游活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开展荔枝、青梅、茶叶等特色产业改良升级,陆续建成光坪村、吴坑村等青梅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提质升级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因地制宜靶向招“贤”。以富硒茶果蔬种植产业为主,突出温泉、康养两大资源,发展康养文旅产业,着力补链强链,带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为让乡贤在返乡安心、安业,该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2016年起,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成立项目办,从项目立项到落地再到开工投产,服务专班以“妈妈式”服务全程代办“帮跑”。
“软硬”并举,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群贤聚,则事业兴。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犹如一颗颗种子,激活“一池春水”。
若逢阴雨天,远观光坪村田美楼自然村,以土楼为点缀,整个村庄环抱在烟雨蒙蒙的青梅之中,充满诗情画意。近看,由于村内道路和公共用地没有硬化,行人路过一身泥,再加上,早年搭建的旱厕、猪圈及牛棚等老旧危房四周杂草丛生,污水横流。
“你们在外面事业做得不错,有一定名声,假如有朋友来家乡做客,一进村路难走、车难停,你们的朋友会是什么感受?”有干部曾反问当地乡贤张英高。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英高的心。
直面问题
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
人居环境问题入手
今年1月23日,为改变“脏乱差”现象,村里专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1月29日,人居环境整治战正式打响。作为整治战役带头人之一的张英高,率先主动拆除了自家兄弟废弃的柴火间、猪圈等。
乡贤的标志在“贤”,贤才、贤能、贤德。
“做群众思想工作,首先要知道群众的利益诉求,乡贤在村民中威望高,也了解村民的想法,让乡贤参与家乡事务,可以更好地凝聚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光坪村第一驻村书记张海荣表示。
在本村乡贤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主动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危旧房合计85间,平整出2200平方米土地,作为村庄道路、休闲广场、公共停车场、绿化等公共用地,实现零补偿、零上访、零纠纷。
光坪村田美楼拆迁现场(资料图片)
其实
官陂镇乡贤文化由来已久
乡贤反哺桑梓蔚然成风
2015年,在官陂镇党委政府和乡贤的倡导下,官陂助教兴学促进会成立。目前,该镇17个行政村中有15个行政村已成立教育基金会或助教奖学金促进会,共筹措资金近千万元,累计发放奖助奖教金约465万元,惠及师生近4000人次。为保证基金及乡贤捐赠的钱款去向公开透明,镇村制定了严格财务制度,每年进行财务结算、公开通报。
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官陂镇着力打造乡贤议事厅,引导乡贤参与矛盾化解、民风引导、环境整治、公益服务、村务监督等,激发治理“新动能”。
化身乡村治理的“参谋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推动乡村善治,乡贤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捐资超过1100万元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新修机耕路10.5公里、硬化广场大坪11000平方米、架起连心桥3座、修造农民公园2个;为村里145位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乡贤+基层治理”,汇聚起了建设和美家园的“正能量”。
见贤思齐,共建良好乡风民风家风,“交给乡贤干,支持乡贤干,跟着乡贤干”的氛围日益浓厚。
《闽南日报》2023年9月3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