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山村位于梅洲乡南部,村庄北连梅南村, 南面与四都镇港口村接壤,东临渐山,西面靠近 港口渡内湖。梅山村所在区域交通便捷,村部距镇区8公里,梅港公路贯穿三个自然村,通过梅港公路北上与324国道连接,南下与港口公路连接,下辖坑边、庙西、黄厝寨三个自然村,共有315户,现有人口1335人,村域面积 358.35公顷。其中主要居民点集中于庙西。梅山村主要经济收入以水产养殖业,水果种 植为主,水稻和蔬菜种植为辅,村民人均年纯收 入13500元。 村域现存有众多具有闽南地方特色,大部分 主体结构保存尚好。其次是在堑山风景区山顶, 建自宋朝的石榴洞(七贤庵),是重要的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常年香火不断。村内祠堂一座,庙宇 8座,古树5颗。 一、 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机制 坚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总支书记主管,党员主带,农户主干的乡村治理模式。为凝聚党员引领力量,梅山村坚持党员先行、干部带头、群众协同,充分发挥村组干部核心骨干作用,实行网格包片主抓、包队推动的治理责任,推动全体干部在移风易俗、脱贫攻坚、乡村治理、防疫抗疫等行动中干在前、当先锋;建立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机制,让广大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平安建设等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通过围绕党建引领为核心,不仅筑牢了基层党建基础,最大限度地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党员、群众,探索出了村级治理的新路子。同时也破解了乡村治理的症结,推动了乡村治理科学化体系的形成,构建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构建网格核心,打造智能、智慧村(区) 今年以来,梅山村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1+2+N”+“雪亮工程”的工作模式,即“构建一个网格中心、明确两级网格职责、落实N项任务清单、打造智能化雪亮工程村(区)”为主要内容的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党建为引领、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支撑、精心做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立村、组二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框架,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化监督、指导工作;配备专职网格员,落实各项网格任务,负责联系群众开展进户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等日常服务管理工作;投入几十万元,引进“雪亮工程”网络监控建设,在全村布置了18个监控头,尤其是在乡镇交界处和人员密集区,更是集中布置了高清摄像头,基本实现了主要道路无遗漏、交通路口无死角、人员密集区域无盲区、重点要害部位全覆盖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不仅遏制了乡村刑事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发生,还有效的减少了焚烧、乱倒垃圾等违法和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社会治安形势得到了根本的好转。 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梅山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梅山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通过引导村民个人有序参与农村发展事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法治平安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针对我乡安保和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发动村干部、平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义务治安联防队,配合派出所、乡村110等巡逻队力量,在全村防控薄弱地段开展巡逻守护。 发挥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建立家风堂、廉政教育文化主题公园、文化礼堂等阵地,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