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王芑孙生前题写的书法遗墨,近日,在诏安县山河村沈氏家庙重修时被发现,该书法题写于家庙前厅右厢房墙屏上,内容是王芑孙自撰的联文:“文有别情兰在野,诗随新兴月流天。” 山河村沈氏家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64年,为沈氏二十一世祖元良公所建。 经多方查阅资料考证,王芑孙遗墨是嘉庆七年(1802)王芑孙游历小住山河村时题赠沈氏家庙主人元良公的。王芑孙,字念丰、沤波,号惕甫、铁夫、云房、楞伽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其书遒厚浑古,史称工书逼刘墉。其文兼工骈体、散文,严谨有度,清新雅洁。著有《渊雅堂集》《碑版文广例》《楞伽山房集》等。嘉庆五年至十二年,王芑孙卸任华亭教谕后,赴南方各省县交游,于嘉庆七年,游历至诏安县山河村。当时沈氏家庙主人元良公一族是诏安名望显耀的官宦、书香家族。元良公的堂兄沈之骁于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中武进士后,先后任广东石营都府、石楼镇总府、广东省新会营恭府领加镇衔,因功“钦赐元戎”,授“武德将军”。又经文华殿蔡学士呈奏,乾隆皇帝封赠沈之骁、元良公的祖父雍穆公为“武义将军”、沈之骁的父亲、元良公的伯父沈启源为“昭武将军”。元良公一家祖父、伯父、堂兄为“三世将军”。元良公的堂侄沈宝善,字学书,号石楼,十八岁中乾隆壬子科文举人,大挑一等,时任广东河源正堂。元良公作为沈氏家族的主人又与王芑孙同辈,盛情地接待了王芑孙,与王芑孙有友善交谊。 当时,元良公共育五子,长子、次子、三子正值青年,英俊潇洒,四子、五子正值少年,聪明伶俐。元良公家风遵伦守礼,勤育重教,诗书传家。在这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元良公诸子从小勤读诗书,学识骄人,才德俱兼。元良公的长子、次子、三子当时都已参加过科试,先后皆中秀才。此后不久,元良公四子、五子又先后参与科试中秀才。元良公饱读诗书,年轻时也在科试中中秀才。这就是山河村宗谱中记载的“沈氏一门六秀才”。 王芑孙在山河村小住其间,对元良公家族纯正的家风、俊雅的人才和沈氏家庙门周边优美的风光深有好感,于是撰写此联文相赠。此联文主要叙写了元良公家族人才俊雅和家庙门外优美的风光。基本释意是,上联“文有别情”,说的是元良公家族人才文采、才情别致,出类拔萃;“兰在野”,一方面是说沈氏家庙门外周边就种着兰花,风景优美。而“兰”,也指优秀的人才,诗人看到元良公家族人才俊秀后感叹:原来,在距朝廷千里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下联,“诗随新兴”还是说元良公家族情怀、兴致可以随时随地用诗表达;“月流天”,出自宋司马光诗《深夜》句:疏星映户月流天。作者写的是夜深人静时,站在家庙门口,抬头可以望着天上的明月在淡云疏星中漫游,表达了沈氏家庙门外风景优美。 据查,该遗墨尚未收入王芑孙公开出版的文集,说明当时王岂孙是随兴题写,故没有留下余稿以供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