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云楼”,座落于诏安县白洋乡上蕴村,是一座主体地面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五进门,四圈共108间单层民房,内侧正中建着一幢楼中楼曰“圣旨楼”的方形土楼。据查,该楼是至今诏安县境内规模、人口聚居量最大、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土楼。明末和清康乾年间,上蕴村全村人都聚居于该楼,最多时,楼内聚居人口近一千人,由此可见该楼规模之大。据记载,该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诏安进士、官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的沈鈇择地兴建。 沈鈇(1550一1634年),字继杨,号介庵,诏安三都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初任顺德知县,累迁衡阳、郧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沈鈇生活俭朴,为官清廉,为人刚正不阿,在顺德任内,曾有触笠搂妻,核田抵粮诸殊政朝<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为八闽孤介之士,说他任衡阳、郧阳知府时耿耿自将。汤显祖在《送沈郧阳》一诗中称赞他兴文既以郁,勉身能自清沈鈇为官期间,清风劲节,楚粤著声之佳誉。万历二十八年沈鈇告老还乡,经考察,见该处风光秀丽,迎面山岭奇美,宜兴楼建村,遂择地兴建该楼,取名“祥云楼”。因沈鈇是朝廷命官,朝廷常有圣旨钦命,故特在楼中加建“圣旨楼”,以承朝恩,藏放圣旨。于是,“祥云楼”也成为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土楼。现“祥云楼”大门楼额石匾镂刻“祥云楼”三个大字,楼前是一个有近两千平方米的广埕,广埕右侧竖立八副旗官。埕前通衢横亘,溪塘环绕,碧水映日,古榕云盖,良田延绵,远山绵亘,风光悠美。 入楼第一道大门后左侧有一口与主楼同时期建造的方形古井,古井口约井围用精美条石彻筑成明朝官员“状元帽”形状。该井泉涌丰富,水质清冽甘甜,从明中后期至康乾、嘉庆年间,这口水井一直供全村近一千的人口饮用,被称为上蕴村的母亲泉,至今,在该楼里居住的村民依然饮用这口水井。 楼里第三道大门门额上悬挂着清代官员纪晓岚亲笔题写的“進士第”门匾。“進士第”门匾落款:右侧“大总裁都察院佐都御史文渊阁直阁事加三级纪昀为”;左侧“乾隆伍拾肆年已酉科会试中式第三十五名沈长泰立”。该门匾为纪昀为沈鈇曾孙沈长泰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中武进士所立。 第五道大门便是“圣旨楼”,为二层楼。“圣旨楼”现供奉沈鈇画像,供乡民奉拜。登上“圣旨楼”,可观全村面貌。放眼远望,楼前远处山峰形状恰似一匹奔驰的骏马,故曰“跑马山”。相传,“跑马山”是当时进士和举人们练武的好去处和主要场所沈鈇兴建“祥云楼”后,除从事一些公务公事外出,其它时间多携儿孙在该楼居住,开基屯落,世代繁衍,教诲儿孙读书习武。“祥云楼”建后多年来,沈鈇后代人丁发达,名人辈出。现在,上蕴村已发展成村落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296户,人口有1120人,并分布四个自然村的行政村。 清代乾隆年间,沈鈇的子孙们曾有“一门八科甲”及“文武世家”的美誉。沈鈇的曾孙沈长泰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科中武进士,曾孙沈天香、沈天桂、沈天健、沈长安、沈长庆、沈长清等七人考中武举人,当时,沈氏一门誉满八闽,荣耀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