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诏安,依山傍海,地处闽粤交界,有“福建南大门”之称,是海西主体联系珠三角的“桥头堡”。陆域面积1293.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8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个全省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园(金都工业集中区),217个村、14个社区,人口64.6万。 诏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形成独树一帜的诏安画派。当代有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等诏籍书画大家,现有诏籍国家级美协会员10人、书协会员19人;省级美协会员63人、书协会员66人;画廊40多家,专门经营文房四宝、书画裱褙和加工红木框的店铺100多家,专业书画艺术培训班20多个,书画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沈耀初美术馆是中国22家书画名家名馆之一,习书作画和书画欣赏、收藏成为最重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1993年,诏安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09年和2011年连续两届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 诏安是“中国青梅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青梅之乡”。全县现有青梅种植面积12万亩,主要分布在诏安红星乡、太平镇,年产鲜果7万吨以上。青梅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能力4万吨以上,其中规模以上青梅加工企业16家,2015年实现产值26.2亿元、税收1822.6万元,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诏安红星青梅”商标获国家原产地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诏安是“中国海峡硒都”。全县富硒土地面积达76.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9.27%,主要分布于红星乡、太平镇东部、官陂镇东南部、金星乡北部等地区,该区域的大米、鸡肉、青梅制品、茶叶等农产品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境内的乌山山脉富硒土壤特高含量区面积为全省最大,其中,红星乡是我县最富硒的乡镇,土壤平均硒含量0.744mg,富硒土地面积17.40万亩,占该乡土地的93.55%。2013年诏安被授予“中国海峡硒都”。 诏安是“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诏安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全县6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有73423人,占总人口12.28%;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11529人,占总人口的1.93%;80岁以上老年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5.7%;存活实足百岁及以上老人有67人,每十万人中有11.2个百岁老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统计为77.25岁,高于全国水平2.42岁,并高于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考核指标标准0.45岁。 诏安是原中央苏区县。曾是闽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闽粤边工委、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的所在地,是省重点老区县。2009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其中,乌山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等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共闽粤边工委与饶和埔诏革命委员会旧址(文甫学堂)列入漳州十大革命遗址。 诏安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现有归侨1402人,侨眷5697人。海外华侨华人213457人,主要居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等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诏籍台胞及后裔有37个姓氏100多万宗亲。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9.21亿元,增长13.1%;规模工业总产值274.92亿元,增长12.4%;规模工业增加值82.06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总收入8.03亿元,下降1.4%;地方公共级财政收入5.88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33亿元,增长29.2%;固定资产投资192.7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4亿元,增长16.7%;出口总值3.95亿美元,下降21.8%;实际利用外资4371万美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6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4元,增长9.6%。市下达的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5项指标增幅排在全市前三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位居第二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增幅位居第三名。 目前,我们正按照“提速晋位、突围崛起”发展要求,着力把诏安打造成漳州乃至福建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福建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和闽粤边界文化生态工贸大县。 |